冲泡普洱茶,盖碗与紫砂壶的选择始终是茶人热议的话题。二者无绝对优劣,唯有适配与否。从初入茶门的仪式感到资深茶客的风味追求,器物的选择实则是对茶性理解的深化。
图片
◆器形:决定茶汤的释放节奏
★盖碗 盖碗,常见“三才碗”形制,上盖、中碗、下托三位一体,亦有仅含碗与盖的简约款。两种形制的盖碗皆为上宽下窄、敞口宽的器形。冲泡普洱茶时便于闻盖香、观茶色、看叶底,出汤迅速。若要茶汤浓些,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,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,轻刮则淡,重刮则浓,适合新手。
★紫砂壶 紫砂壶始制于明朝正德年间,因明太祖朱元璋“废团改散”而兴起的散茶须泡饮,茶壶就得“宜小不宜大,宜浅不宜深,以利茶香。”紫砂壶器形多变,辉煌的500年间,制壶名家留有秦权、西施、思亭等经典壶型传世!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紫砂壶具有“壶嘴细、壶口窄”的造型特征。这般设计使得出汤速度放缓,整壶茶汤的析出时间相对恒定,茶汤易过浓,是老茶客的泡茶首选。
图片
◆ 材质:左右茶味的呈现方式
在《中国茶叶大辞典 》中将盖碗定义为:盖碗,饮具,多见瓷质。盖碗多为陶瓷制作,表面上多有釉层,透气性及保温性均适中。其细腻光滑的质地不吸茶汤、不纳杂味,如同一面镜子,忠实映照茶的本味。
紫砂壶取材于含有较多铁质、经过地质沉积岩化的,具有晶相砂性的陶土,制成的壶中有闭口与开口双重气孔,成就“透气而不透水”的特质。这些微细气孔兼具吸附性与保温性,既能锁住热量,让茶汤更显醇厚,又能吸附茶中杂味,为老茶的陈香“减负”。
图片
◆ 优劣:适配不同的品饮需求
★盖碗的优与劣
优点:在于“真”,不吸味、易清洁,能完整呈现茶的优缺点,是审评师试茶的首选;敞口设计便于观汤色、闻盖香、察叶底;开合方便,入水的角度和位置,水流的大小和力度,都很容易控制;冲泡时可闷可透,时间和温度控制有优势。
缺点:碗口较大,保温性较弱,更适合冲泡细嫩的生普;如果用来泡紧压茶或条索较粗的茶,不容易将茶泡开,茶在水中得不到最好的释放;操作时碗沿比较烫手,需稍加练习方能得心应手。
★紫砂壶的优与劣
优点:在于“和”,保温性强,紫砂壶内部存在许多小气孔,能够锁温让茶汤更显醇滑;吸附性,茶叶味道也容易保留下来,香味沉稳持久;壶身隔热,持握不易烫手,操作更显从容。
缺点:不方便观察茶汤和叶底,清洗时气孔易藏茶渍;若养护不当,还可能残留杂味影响后续冲泡。
图片
◆ 品饮:从需求出发的选择逻辑
从品饮角度出发,盖碗泡茶不会影响茶味,能更全面地呈现出产品的特点。若想精准判断一款普洱的本色,盖碗是不二之选。它不修饰、不掩盖,茶的香、甜、涩、滑如实呈现,让你快速把握茶的品质高下。对于新手而言,盖碗的直观与可控,更是入门的最佳助力。
若追求风味的升华,紫砂壶更合心意。其“既不夺香,又无熟汤气”,用以泡茶是有加成作用的! 正是因为紫砂壶中的气孔吸附性强,能够减弱茶中的陈味、杂味,也就是说紫砂壶的材质特性会掩盖茶的缺陷,用紫砂壶陈年普洱最合适不过。不仅能吸附普洱茶在存储中产生的陈味,紫砂壶的聚热性也利于提高老茶的香、醇、滑、厚。
值得一提的是,无论选择盖碗还是紫砂壶,在正式冲泡普洱茶之前,“温杯烫盏”不可或缺,既能清洁消毒,更能唤醒干茶,让后续的茶汤香气更盛、滋味更足。
图片
◆ 普洱冲泡步骤:从器到味的拿捏
★备器选茶:新手建议从白瓷盖碗入手,瓷质通透,既能直观观察冲泡细节,又易于掌握技巧。
★温杯烫盏:沸水温润盖碗、公道杯、品茗杯等茶具。一方面是为了清洁茶具,让客人感受品茶的氛围,其次是提升茶具的温度,这样有利于提升茶汤的滋味和香气。
★投茶定量:盖碗中一般以5-7克为宜,可根据个人口感与饮茶人数调整投茶量,茶量多一分则浓,少一分则淡,分寸间见偏好。
★注水有度:冲泡注水的方式对普洱茶的口感影响很大。注水时要注意不用直接冲到茶叶上,沸水直冲茶叶上,特别是比较新的普洱茶,容易烫坏茶叶,使得茶叶中的苦涩物质快速析出,造成泡出的茶汤滋味苦涩难喝。注水应沿着盖碗的边缘缓缓注水,慢慢注水。这样泡出的茶汤滋味才会细腻舒适。★润茶醒味。将水注入盖碗中,静待几秒,等茶叶中的大气泡冒的差不多就可以出汤。普洱茶的形状较多,有散茶、紧压茶等,压制的松紧也不一样,所以润茶时间也不同。一般散茶快速润茶,紧压茶稍慢一些。★出汤控时。出汤时间的长短,决定了茶汤滋味的浓淡。一般散茶的茶汤快速出汤,而泡整块且压制较紧的普洱茶一般选择浸泡10到15秒后再出汤。第二泡起,依前泡滋味微调时长,让每一盏茶都合心意。
图片
器物是茶的载体,盖碗的真与紫砂壶的和,最终都指向对普洱茶本味的探索。选对器物,方能在一冲一泡间,品出岁月赋予普洱的独特韵味。(关注“秋韵香舍”,共赴每一场茶事之约)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公司对个人损失大吗,配资实盘网上配资炒股,配资官网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