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几何时,钓鱼还被贴上 \"中老年专属\"的标签,是树荫下消磨时光的慢节奏消遣。
而当路亚以凌厉姿态破圈,这项融合了策略与爆发力的运动,便一跃成为年轻人的热血新宠——它不再是静待鱼上钩的被动等待,而是一场用假饵演绎的水下博弈,是转瞬之间攻守异位的智力对决。
若不想错过这份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快乐,不妨背起装备奔赴水岸。甩竿的弧度里藏着对水流的预判,收线的轻重间藏着对鱼性的解读,用拟态的艺术与水下掠食者展开心理拉锯,最终在扬竿的瞬间宣告 :谁,才是这片水域的真正的王。
用智慧挑战自然,用耐心换取爆发,用热爱定义生活。这一次,《男人装》带你深入路亚世界——无论是新手的第一竿,还是高手的终极挑战,让我们一起路亚吧!
路亚进化史
——钓鱼佬的终极浪漫
男人们总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,突然解锁一项终生沉迷的爱好,而路亚就是热门选项之一。这个钓鱼技法的独特分支,音译自“Lure Fishing”,字面意思是“诱饵式钓鱼法”。而路亚的精髓也就摆在了名字里——
用假饵伪装出猎物的生命痕迹,诱骗掠食者暴起吞食。通过精准拿捏基因链里的“攻击按键”,每一次钓鱼都充满了博弈和对抗。和另一种生物先打心理战,再打体力战,这就是路亚超高成瘾性的根源所在。
路亚是怎么来的?你或许会以为是某些空军大佬整出来的花活儿。实际上这种和鱼玩脑筋的骚操作,很可能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钓鱼技法之一。
公元前2000年前后,尼罗河两岸的古埃及人就开始玩“手线钓鱼”了。他们通过提拉、摆动鱼钩的方式,引诱尼罗尖吻鲈咬钩。而古罗马也有用羊毛和鸡毛制作假饵的记载——人们把这两种东西缠在骨制鱼钩上,打造出了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“仿生饵”。 假饵的制售起点已经无法考据,但可以确信的是,目前欧洲古董店还能淘到18世纪工坊制作的锡制鱼形饵。
把视线拉回华夏大地,东汉学者王充曾记载过“刻木为鱼”的捕鱼技法。人们会在汛期投放木制假鱼,吸引鱼群聚集并捕捞。而到了宋朝年间,渔民开始用在鱼形木片上绑大型鱼钩,专钓那些攻击性强的食肉鱼。只不过因为好玩不好用,这种老式路亚没有广泛流传开来。要问怎么抓鱼最有效率,同时期落草梁山泊的渔家好汉显然更有发言权——“水泊撒下罗天网,乌龟王八罩里边”。
19世纪下半叶,路亚制造商开始在美国批量崛起。软胶、真木、塑料、金属……随着各种材料被深度开发,假饵的“武器库”也逐渐丰富了起来。目前国内流传的诸多“路亚之父”版本,大都是品牌创始人们的自传性轶事。譬如芬兰渔夫Rapala发现鳟鱼会攻击小鱼群中的老幼病残孕,进而造了假饵模拟鱼儿受伤的游动姿态。这个故事,显然出自渔具大厂Rapala的宣传部门。
虽然路亚进入国内晚了些,但因为完全有别于“坐钓”的刺激体验感,其推广速度相当惊人。玩家利用假饵模仿濒死小鱼的抽搐、受伤昆虫的扑腾,将佛系垂钓变成了需要打磨演技的无痕狩猎。如果说传统垂钓只需要耐心,那路亚大神则是不折不扣的“六边形战士”。它需要你足够了解各鱼种的分布和习性,并熟练掌握竿、饵、轮的组合技。考完生物考物理,文科生看了直接两眼一黑。
如今的路亚早已超越钓鱼本身,转而成为人们的户外社交新币种。它不仅够野性、够刺激,还自带环保Buff——假饵无限循环,拒绝剩饵污染。从青铜时代的骨钩羊毛,到现代科技感拉满的拟饵,路亚的进化始终遵循着一个核心命题:真正的猎手从不喜蛮力,他们要用智慧让猎物主动跳进鱼护里来。
01
腰果抱虾仁:
路亚可以是随时随地的解压游戏
腰果入坑路亚,是因为上鱼那刻的拉扯“太有手感”。对她来说,路亚是开发地图、佛系升级,但又惊喜不断的开放世界冒险。
在碎片时间get生活解药
最开始,腰果是和两个朋友去河边露营,仨人对着教学视频绑线、上饵,没想到竟在夕阳晚口时段齐齐中鱼,“快乐三连”直接把她钓进了坑里。路亚需要的装备并不多,念头一起,随时出发——对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,有时候只需要一个“先出去再说”的开场,“你只要走出去,这个时间就是属于你的。”
小红书、抖音@腰果抱虾仁
N=《男人装》Y=腰果
N: “旅行从来都不是长假的专属”,这一点太让城市打工人有共鸣了!你是怎么在周末、短假甚至下班后,把碎片时间变成钓鱼的日常旅行?
Y:钓鱼之后,旅行和出差都变得更有意思了,我到了新城市会去找当地的鱼种。比如去常德出差很累,但一想到可能有鳜鱼,就愿意出门去探索,很像打游戏解锁新地图新成就。在北京也一样,我下班后去河边泡个20分钟,有没有鱼不重要,时间是自己的。我车里常备一根 UL 竿子和一包拟饵、轮子,随时都能出发。路亚其实很简单,不一定要整天安排,有时候10点起床,下午两三点出门钓鱼,晚上五六点还能摆个摊,时间完全没问题。
随机刷新下个钓点
在钓鱼这件事上,腰果从不画地为牢。她喜欢野钓、乐意试错,把地图上的灰色地带一格格点亮。已经是路亚老玩家的她,现在还是会为跑鱼沮丧,也会因为钓上哪怕一条马口鱼燃烧心跳。但情绪起伏从不是负担,而是钓鱼给腰果的另一份乐趣。
N: 有没有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钓点?
Y:去年去贵州参加发布会,完全没钓点可以参考,我们就开车沿着地图的河道一个个试,找了三四个地方,最后太阳下山、我还摔了一跤。临走前,我跟朋友说再抛一竿,结果真中了一条翘嘴。那一刻真的特别开心,一瞬间感觉“所有努力都值了”。
N: 那次开错路钓到鲶鱼的事可以说说吗?
Y:有一次在永定河边开进岔路,导航上都没有标。我说我们下去试试吧,结果在急流边拉出一条半米长的鲶鱼,北京水域钓到这种鱼,真的太意外了。还有人评论说我挂鱼,说视频是假的……其实也有点烦,但我今年又回去试,结果又钓上一条。现在那已经成为我刷新鲶鱼的秘密标点了。
不谈情绪,反思解法:
在钓鱼中学会的事
腰果不是一个执着的人,但她会在舒适的尺度内,把所有事情做到最好。钓鱼这件事,正好帮她印证了这个状态。她一般不会懊恼不上鱼,而且把注意力放在复盘、研究、再尝试上,因为“钓鱼这件事情本身不会吸收人的坏情绪,只能靠自己改进钓法”。久而久之,腰果把这种问题导向的解决策略,也引入进日常的工作生活。
这几年,她已经习惯独自开车,去一个“地图上都找不到”的溪流边,扛着竿子,进入一片没人打扰的自然。每次抛竿,不是非要结果,但每一次都认真对待过程。腰果拥有的,更像一种“持续感到自己很幸运”的超能力,她更懂得享受随机、臣服偶然。可正是那种“不一定”的状态,才让她更有耐心、更放松,也更容易相信生活本身会在下一个弯道,抛给你一条刚刚好的鱼。
嘀!玩家卡
Lv.99 防护指南
不狼狈野钓秘笈
避晒时间:中午鱼不浮上来吃饭,钓不到鱼,人在水边也容易晒伤。下四五点以后光线趋于柔和,而且正好到了晚口,出竿刚好。
防晒搭配:首选物理防晒,长袖长裙不闷热还防黑。怕热又怕晒可以尝试“长袖上衣+短裤/短裙”组合,腿部不直晒,轻盈又出片。
驱蚊策略:带户外专用驱蚊液,比家用的花露水靠谱。
选点要诀:钓点常选石岸或溪流,干净通风,虫蛇较少。高草密林,竿子容易抛不出去还挂草哦。
护具建议:多草结构蚊虫较多,去的话帽子、面罩随身带。不论如何,出来玩舒服最重要。
02
马 成:
哈喽大家,欢迎收看路亚开挂频道
除了是日本专业钓鱼学校毕业的“技术流”,马成也是其中屈指可数的,可以把专业当职业的竞技钓手。他有点“反卷”:不跟人比成绩,是和鱼比谁更了解鱼 ;他也很“耐磨”:每天荡抛2小时,就为了对时刻的把握精进0.1秒。他的信条简单但不粗暴:路亚不是拍脑门,而是探案,是思考,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。
抖音、小红书、B站@马成-达亿瓦钓手
钓鱼学院来了个不年轻人
N=《男人装》 M= 马成
N:Human AcademyFishing College?是认真的?
M:真的有这个学校。我大学毕业后在这里又学了2年,2014年毕业,是第14届,专业是“淡水路亚竞技”。
N:你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做职业钓手了?
M:我本来学的是经济,家里想让我当会计、翻译、考公务员或者语言老师。但我当时不想听从父母的意见,我爸说那得学门手艺,我就去了钓鱼学校。
钓鱼学校不只是教钓鱼的动作要领,在钓法之前,有门杂学课,教授鱼的光照需求、产卵习性、水温状态;那之后才是抛投路径、饵型模仿等实操方法。
其实马成入学后,最先感受到的是自卑和压力:“班上15岁、18岁的少年钓神多得是,我23岁已经算年纪大的了,但基本功却没有孩子们好。”但他知道这东西没法躲,只能每天练2小时荡抛,用汗水和钩子打定第一步。
他在钓鱼学校学到的,不只是技术,还有路亚人的信条——Catch&Release。不伤鱼,是职业钓手的基本素养:用湿手摸鱼,防止烫伤鱼的皮肤和破坏皮表黏膜;用抄网、控鱼器避免钩子误伤;放归时贴近水面,不能把鱼扔回水里:总结起来就是为人安全,上道具;为鱼安全,湿手摸鱼。
“你了解了生命,才会懂得环保。”他说。系统、专业、讲逻辑,有时候听他讲话,比看比赛还过瘾。
反射、判断、笔记
——路亚不是玄学,持久战从入门开始
N:真正的“钓技”,你觉得是什么?
M:是不急着找答案下结论,是反思、记录、判断。而且这些思考不止参考上鱼的经验,没上鱼的原因也要反思后记下来。
N:那你怎么看一个人有没有“钓鱼的天赋”?
M:我不看他钓上来了几条鱼,我会看他练基本功。基本功不骗人,必须靠自己花时间练。已经钓了十年鱼有经验的钓手,看一眼一个人摇轮子抛竿的动作,就知道他功力深浅。
很多钓友学不会路亚,是因为太急了,想速成,看到别人用什么饵上鱼,就立刻照抄,不去分析判断为什么有效。今天跟风亮色VIB,明天试小跳,还想靠“感觉”判断鱼在哪儿。“钓鱼像打猎,也像破案。”马成教新手:先学判断。鱼种在哪儿、什么时候产卵、饵鱼怎么动、水藻长在哪儿?能把这些看明白,才是好钓手的开始。逻辑是藏在水面以下的,来到新水域,要靠“删除法找鱼”,这就像破案一样推理、排除,再试错。
他自己的绝技“马氏反手抛”,也不是天赋,是练了几年的身体直觉。“当时钓鱼学校班里30人,我是少数不能出门钓鱼的。老师让我一年就练抛投:大抛、过头、侧抛、反手……光抛就能练到感冒。”但他信一句话:“基本功不辜负人。”
你可能看马成在视频里抛得帅,背后是他每年270天“出勤”;你看他在比赛时、展会上运筹帷幄,其实是他提前10天每天加练2个小时预热出的好状态。
钓鱼是不是门手艺?时至今日,对于马成来说,是。也不是。“你以为我们在钓鱼,实际是鱼在用这种方式,教会人类一些自然的智慧。”
从竞技场到爱情杯:
钓鱼作为一门人生功课
N:比赛时是怎样的心态?
M:竞技赛看似是和人比,但是现场所有人,谁也不是你的对手——大家都在自己那块水域下竿,人真正的对手始终是鱼。钓鱼也有意思在这了,选手的水平并不是影响排名的唯一因素。对于老钓鱼的人来说,对鱼的感情是又爱又恨。
鱼对马成来说,不是冷冰冰的目标,而是有本能、有性格的生物:公鲈鱼会在春天用尾巴打扫产床,母鱼会为了生育大量进食,护卵期的雄鱼甚至宁愿饿肚子也死守鱼卵,甚至主动进攻体形更大的鱼。这种“鱼性认知”,让他不仅把钓鱼当竞技,更像是一种跨物种交流。
N:有没有想对粉丝和喜欢路亚钓友说的话?
M:校友会的时候,15、18岁的小朋友特别单纯地问我,“学长我们将来当职业钓手的话,还能成家吗?”我说成家跟钓鱼没关系,靠你的个人魅力。现在玩路亚的年轻人多了,只是比谁钓的鱼多还不行,爱情要维护好。我特别高兴这几年,国内玩路亚的朋友,年轻化、情侣化了。这个也叫资源,路亚一个是鱼的资源,一个是人的资源,钓鱼行业要是只剩我们这几个职业钓手,那这行业也不行了。
据马成本人透露,他正在策划一场名为“马成爱情保卫杯”的路亚比赛,“想做的就是能让刚玩的朋友能轻轻松松的”,让这些看似“不务正业”的事,成为情侣间最日常、最轻松、也最能看见对方性格的时刻。
“什么怎么能把情侣、年轻人的活动搞起来,路亚的未来就比较乐观了。
嘀!玩家卡
Lv.99技巧指南
陌生钓场用“删除法”
“一层层缩圈,就像柯南破案。”
结构判断:先观察岸线是否有倒树、礁石、深浅交界等“藏鱼位”,这是判断钓点价值的第一步。
水色与流速:判断是否有藻类活性、水质是否浑浊、有无水流或潮汐感,有流动水里才有氧、有氧才有鱼。
食物链:先找饵鱼(小鱼或虾),它们靠光合微生物生存——有阳光才有微生物,有微生物才有饵鱼,进而才有大鱼。想钓大鱼得先问:它们今天去哪儿吃饭?
环境变化:鱼群极敏感于气温、风向、水位等细节。比如雨后水温骤降,鱼可能躲回深水;风一转,饵鱼聚集的方向就变了。找鱼得看“今天环境跟昨天有什么不同”。
天气窗口:钓鱼界的“饭点儿”规律清晰——清晨太阳初升和傍晚太阳西下,是饵鱼最活跃的时间段,也是大鱼上钩的窗口期。没赶上饭点,鱼再多也不开口。
删除法钓点排查:从岸边到深水、从结构位到开阔水,逐一排除“没鱼区”。
经验值养成:每次钓完不只记“钓到了”,更要记“今天为啥没钓到”。钓鱼不是运气,是逻辑,是积累,是判断系统的优化迭代。
03
张宇飞、张洋:
松间见明月,水上有轻舟
“上峰·松照”得名于王维那句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——既是诗,也是现场设计的蓝图;“Cedar”和“Moon”则是杉木和月亮。山水有自己的磁场,越是靠近,就越放不下。他们说:“想让客人来这里,体验点跟城市里不一样的东西,不只是烧烤、打牌和唱K。”
I人老板
“一块石头摆了三十次”的布景执念
大门口的人造月亮和松树倒影、水道间那些“又讲流速又讲氧含量”的石头……松照营地里引起视觉极度舒适的景观,其实都不是随便一摆。“画了图,但工人理解不了,我们就自己上。门口那棵松树,吊车挪了21次。打卡最多的那块石头,下午蹲水边来回摆了一下午。”
小红书@CEDAR-MOON上峰松照营地、@章鱼锅锅
、@张洋(Ink House)
N=《男人装》
F= 张宇飞 Y= 张洋
N: Cedar Moon营地的区域和玩法大概是怎样设置的?
F:钓场设置了不同造景,也是为了提供不同的玩法。如果只有一种结构,跟大水池子一样,那也会丧失乐趣。不同结构的日照条件和生态系统都不同,让人有研究的欲望。
Y:有小物钓区专门给孩子玩,小朋友也能自己抛线、上鱼,特别有成就感。大人这边主推路亚和飞钓,不设手竿区,这样水域的承载压力也可控。没有一锤子敲定设计体系,只是“盯着、改着、看着顺不顺眼”,再加一点儿“大自然自己的惊喜”。所以现在看到的松照,是钓场玩法与生活审美的磨合成果,带着一种“底子打好、慢慢长出来”的节奏感。守护世外的那片明月清泉比起营收,张宇飞和张洋更关心的是,如何让这片水域“长久地美下去”。他们一开始就设下明确规则 :“不台钓,不能打窝,每日限流 30 人,不定期巡场。”以及保护原生鱼种,保持自然的生态结构。这是他们维护这片水的方法,也是对自然最基本的尊重。
N: 很多客人也许是第一次拿竿子,你们会怎样向新手介绍这项运动?
Y:我们不是想单纯教钓鱼,而是让他了解这背后的生态逻辑。有些人不是专业钓手,他并不知道哪些动作会伤害鱼,但我们解释后他就会注意了——这其实是对行业的贡献。
F :不会强行“上课”。我们会打个招呼,看他需不需要帮助,不需要就不打扰。来这里,是人和自然建立联系,过度热情反而会打破这种关系。
N: 在松照最推荐的钓鱼时段?
Y:早上和太阳下山时最容易上鱼。可以岸边路亚,也可以微涉水。
“让人从水泥森林进入到一个能呼吸的四合院。”CedarMoon的模式比起“退隐山林”,更像是让城市人的户外日常过得有感官,很松弛,充满善意。
户外渐热,但松照不是很急
在“露营泡沫”退潮、“路亚热”升温的当下,张宇飞和张洋没想蹭风口,只想把这片水照顾好。生态不靠口号维系,而是靠放得开的资源、收得住的规矩,以及一次次花时间解释“为什么不行”。
他们承认路亚需要遵守的规则,比传统钓鱼多,但他们并不想做道德警察:松照更像一处筛选地:留下那些愿意理解自然、愿意学习规则、愿意尊重水里每条鱼的钓客。不赶人,也不讨好所有人。
“不是没蛋糕,而是不该老盯着存量。”他们一边养水,一边踏实瞄准更长远的愿景:开发研学课程、亲子营地、自然教育。是做生意,但更像是在经营一种自己也愿意生活其中的方式。
这不是一门稳赚的买卖,是一种以不赔为界限、也不干脆躺平的热爱——一边看天色,一边把鱼放回水里。
嘀!玩家卡
Lv.99 心态指南
不跟风、别上头,钓鱼得慢慢来
来钓鱼之前别急着买装备,松照都准备好了:钓竿、钩饵、抄网应有尽有,露营所需也一站配齐,来之前只需带个好心态:
01尊重自然的前提下,路亚没有那么多规则。
02别被社交平台带节奏,不是朋友在玩你就一定适合。可以先试试,确认自己真的喜欢,再入坑不迟。
03接受自己是新手,别怕“被看出不会”,有问题就开口,钓鱼佬们其实很友善也很简单。
04
马振臣:
装备千种,初心只有一套逻辑
装备终会升级,技巧可以精进,但初心只有一套逻辑。比起劝你冲动消费,马振臣更在意你是不是买对了东西、用对了场景、钓到了你真正想要的“状态”。12年老玩家的经验,进来听听看。
入坑第一劝:别急着剁手
“ 我第一次看到路亚,是CCTV5播的美国比赛,一下就心动了。”那年还是小白的马振臣,一头扎进花鸟鱼虫市场,结果老板一开口——一套一千多,二手轮子也得八百,“惊讶”,装备够贵的。懵懂入坑,不懂饵的克重,不懂竿子的调性,这波“瞎买”的出装初体验,马哥记了一辈子。兴趣可以业余,但入门花钱要专业。
N=《男人装》M= 马振臣
N: 店名“巴拉咕嗒”是什么意思?
M:我在马来西亚钓到一条海狼,这种鱼在当地叫“巴拉咕塔”。名字够特别,给店铺起名时就选它了。
好用之外,路亚也可以很潮流。“现在不钓鱼的,可能会误以为我们是玩具店。”五彩缤纷的拟饵、联名款的钓竿、意想不到的收纳盒……路亚文化的带动下,钓鱼不再是固化思维下的产物。它跨界棒球队、潮牌,乃至铁路公司,不断把功能性装备做成年轻人会收藏、炫耀,甚至用来送礼的“潮流单品”。
预算5位数不如“配对思维”
N: 有什么装备配置的底层逻辑吗?
M:先想好自己常钓哪儿——溪流还是湖泊以及人工场地、鱼种的选择,环境,再去搭配装备,不然你买完回来才发现用不上,那钱就白花了。
N: 一套好装备的核心是什么?
M:主要是买对,符合你的作钓场景。不管多少钱,装备合适最重要。最贵的不一定适合你,合适的才能玩得舒服。
路亚初装核心不是堆钱,而是根据自己常去的水域、目标鱼种的选择,做出合适组合搭配。否则,不管花500还是花5000装备与作钓场景不匹配也是白搭,但适配得当、钓感舒服,反倒能玩得长久。
选择了适配的装备,下一步就是与之匹配的技术。“就像你买了一台400匹的车,但你只能开出100匹的感觉,那装备再贵也浪费了。”选对,是为了“玩进来”;而玩得好,靠的还是练习与经验。装备的性能得靠技术来发挥,反过来说,如果技术还没练上去,别人看见也只能说“哥们儿你这装备牛逼”,没法聊下去了。“咱不能说人竿合一啊,但确实是互相成就。”
不只上鱼才算赢,稳住心里的那条线
马振臣的路亚生涯,是从“玩了三个月就被朋友拖去参赛”开始的。但他不觉得竞技和日常对立——相反,竞技是最快的成长路径。
“比赛验证你对作钓的理解和应变能力。”而所有的熟练,都来自平日一竿一线的反复练习。练多了,才能在比赛里更好的发挥作钓的基本功,并把所有这些影响因素,都用手、杆子、轮子,通过线,传导到饵上,让鱼本能地咬钩。”除了手上动作的精准,还得控制好脚下的船。上鱼时刻的潇洒,背后其实是高度业的系统工程。
而比赛教会马振臣的,不止技术 :“比赛最让我明白的,是对事物的坚持不懈和对自然的敬畏。”
至于自己的店铺,他也曾被建议扩大规模,开到更繁华的商圈里面,对于路亚运动的认知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和推广,欲速则不达,如果新店的水准不如老店,我宁愿保守一点儿。”马振臣说。
嘀!玩家卡
Lv.99 装备指南
2025溪流装备今年值得关注的装备,是日本RGM品 牌Spec.5G便携式溪流微物杆。
适配场景:城市河流、山地溪流及钓场。多节结构可调节长度与力量,兼顾操控与远投。
细节升级:导环升级为富士SiC材质,其核心价值在于结合材料科学与精密工艺,显著提升导环的耐磨性、轻量化水平和散热效率,抛投更顺滑。
材质:材质为混碳,在韧性、调性、弹性与传导性上均有提升。标配专用半硬质收纳盒,有效防撞。
外观:五彩涂装审美在线,适合喜欢拍照的年轻钓友。但它不是玩具竿,也具备完整专业度。
进阶选项:SHIMANO 2025 Complex、ALDEBARANDC、DAIWA STEEZ CTSV LIMITED、deps HUGEGENOMA系列远征杆、deps GAIN ELEMENT系列鲈钓杆,Foxfire防晒服、RYUGI配件、HAYABUSA配件等作钓不同场地位置的专业新品。
05
ADu:
老派钓法之风度与质感
他在跨国会议桌上带回这种生活:复古装备是仪式,路线是布局,重点是整个过程中,真诚地对待自己。
钓翁之趣,始于竿轮之间
入门于一次商务往来——彼时ADu供职于瑞典公司,常出差日本,与三菱重工的一位年长客户成为忘年之交——他是日本钓鱼理事会副会长,聊起钓鱼如讲旧爱,引他走入路亚、飞蝇、本流钓等小众钓法的世界。
当时,这个新异世界里最吸引他的,不是竞技感,而是复古器物里的美学逻辑:质感讲究的鱼轮、老派着装的钓友,甚至钓鱼人自己的体面与克制。
小红书@ADu-复古溪流、抖音@A杜-复古溪流
N=《男人装》 A=ADu
N: 你最初是怎么被“复古钓鱼文化”吸引的?
A:其实钓鱼里有很丰富的vintage文化。我那位日本前辈,开会时西装革履,私下日常却贯彻美式休闲 (American Casual) 风格,钓鱼也讲究复古器物、生活方式的仪式感。原来我也觉得钓鱼“油腻”,但慢慢发现,它其实也可以很有风度。
ADu的入坑,来自这种以美感为开端的生活倾斜。“我是典型那种就是买椟还珠的人,我是因为那个盒子好看,所以去买了那个珍珠。”从一只轮子开始,他一路钓进溪流深处,也钓出一种带着风度的慢生活。在他手中,鱼竿是一种修身的器物,也是一种信念的延续。
Van、大黄、溪流构成的生活拼图
卡车装满钓具,一人一犬,一头扎进山林水系里。他有一台干净利索的 van,也有一个整理得堪比秘密基地的装备间。那种沉静的秩序,是为了下一次出发,也为了某种精神的对齐。
N: 聊聊视频里总出现的那只大黄狗?
A:我早就想养只“大黄”,就是土狗。当时朋友正处于对中华田园犬的狂热,我挑了他那最“普通”的一只。它不聪明,但护家,跟着我翻山越岭,风一吹就窜出去。
有时候我很羡慕那些本地钓友,在山水之间无忧无虑,带着一只大黄。他们晒着太阳,钓完鱼上岸,在河边一个树荫底下就睡着了。
对于ADu来说,钓鱼或可作为某种很“cool”的抵抗:“生存之外,有趣很重要。这意味着人会变得更立体,更多元,交更多的朋友,脑子不再那么的非黑即白,愿意去接受很多不一样的观点。”在AI把生活切割成流程碎片的年代,他带上一条狗,在溪流和山林里过着vanlife,拒绝工具人式的无聊、高效和苍白。
胜负只在毫厘之间
钓鱼的魅力,往往藏在那些看不见的瞬间里。在ADu看来,中大鱼无疑是最高光时刻,但那也是钓者内心秩序的终极考验:
N: 钓鱼时,哪些细节决定成败?
A:心急、钩锈、绑线手残,这些都能断送钓上一条大鱼的命运。而且钓鱼真的有新手光环,但是新手保护期很短,要珍惜!
N: 你出发前会怎么安排一次钓鱼?是很随性的状态,还是全盘计划好的?
A:我会先看季节适合钓什么鱼,再选目的地,比如7、8月份钓翘嘴去鄱阳湖;10月11月钓鳟鱼就去东北。接着想用什么装备,是不是要远投、需不需要“开光”新竿子。再联系当地人确认水情。集齐“天时地利人和”,有合适朋友就组队露营,不合适就单兵。
技术过关之后,目标就开始主宰一切。十年前“走哪儿钓哪儿”的小白,如今已经是按鱼种、季节、地头蛇社交地图精准布局的猎人。每一场出钓,都像一次战术部署,下水前人已心定。他的节奏感,来自生活里一层层推演后的果断:天气、地点、鱼种、装备、人脉甚至穿搭,缜密而精确。
嘀!玩家卡
玩家卡 · Lv.99 内观指南
钓鱼像一面镜子
“别让钓鱼变成表演给别人看的事,也别让它滑进消费主义的滑轨。钓到怪鱼、晒出照片,不如修行自己的诚实。你和鱼之间的关系,就是百分之百的当下,心有杂念是骗不了自己的。钓鱼真正的终点,是今天我想钓一条鱼,只有我和它知道。唯有百分之百诚实,才能从一竿一线中抵达真正的放松与自由。”
编辑=刘海伦+耿磊
撰文=沚蘩+路祯+李松林+耿磊
插画=王浩彦
图=路亚野钓发烧友+小佳
热文回眸
是的,你们的男人装又回来了
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!
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义之举......
把我们加个“星标”
就能确保看到我们的推送
⬇️方法如下⬇️
配资公司对个人损失大吗,配资实盘网上配资炒股,配资官网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