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“八一建军节快到了,我提前给自己买了个二斤猪蹄当慰问品,边啃边感动自己。”
你以为我在开玩笑?不,我是在讲一个老兵的现实。
退伍二十年了,战友群里每年一到这个时候都热闹:“今年有没有慰问啊?”“听说隔壁镇发了100块。”“我这还没个短信呢。”
讲真,咱当兵那会儿,枪响就是命令,子弹飞过就是家书。如今退伍多年,过个节,最大的礼物居然是“收到系统自动发送的祝福短信”——而且格式还一样,几百号老兵收的短信一字不差。
所以我说:退役老兵的“八一节”,到底谁能真过上?有过节费吗?我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,别藏着掖着了。
首先得讲明白,八一节慰问并不是国家层面全员统一的硬性福利,而是地方政府、单位、或者社会团体“有条件地”组织的关怀。
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:
展开剩余77% 有的地方像“过年”一样隆重,发米面油、送现金红包、安排座谈慰问; 有的地方则是“八一静悄悄”,啥都没有,就怕你问; 更有的地方打起“精神关怀”的主意,直接让系统发短信,三句话搞定情感维护。这就像打仗时,有的班长带你冲锋陷阵,有的却在后头数战备粮。不是兵不兵的问题,是谁当家、有没有心、有没有钱。
能“真正过节”的老兵,到底是哪些人?
我们粗略总结一下:真正能收到八一慰问的退伍军人,基本集中在以下几类:
年龄很大的抗战、抗美援朝老兵:这是国家明确重点优抚对象,很多地方会进行专门慰问。 有功人员(比如立过一等功、二等功):部分地方会轮换慰问,但不是年年都有,有功也得“排队”。 特别困难的退役军人家庭:比如生活极为拮据、无劳动能力,这类会被民政部门“特别照顾”。 现役军属或军转安置干部:一些单位出于“编内”情感,慰问也跟着优先发。你看,普通兵、尤其是中青年退伍军人,基本就是“看热闹”的份儿,连个凉茶都轮不到你喝。
慰问金是多少?“从无到有”才是现实写照
有战友说:“我去年收到两袋洗衣粉,还送了条毛巾。”
也有的说:“我们村的退役军人协会给每人发了100元,顺便还拍了张合影。”
这慰问金,是“有”的地方真的会发,一般在50元到200元之间。但更多地方是零、零、零,不信你去查查咱这片的财政公开支出表,有退役军人八一专项么?估计都归到“综合事务”里了。
而且还得看人:有功有困难优先,无功又刚退伍几年的,抱歉,连“顺位”都排不上。
所以说,慰问金不是常态,而是一种“拼人品”“拼地方”的福利抽奖,中奖率极低。
战友们,我们不是非要那一百两百块,也不是非要那袋米面油。
我们要的,是那份被记得、被尊重、被当回事的感觉。
咱们老兵是干嘛的?是国家动荡时顶上去的,是和平年代里该有保障的一批人。如今过节连个慰问都没,心里落差自然有。
而有的地方却反其道行之,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一年到头没个具体动作,八一节只让“系统群发”几百字的短信了事,还美其名曰“精神抚慰”——说实话,不如发两斤猪肉实在。
当年的八一,是我们挥汗如雨、保家卫国的象征。
今天的八一,成了一个尴尬的纪念日:既不是法定节假日,也没明确普惠政策,搞得一群老兵尴尬又委屈。
希望将来的八一,不再只是英雄墙上的一幅照片、办公室墙上的一张海报、手机里的一条祝福,而是真正能让每一位退伍老兵感受到温度、收到点实在、重拾那份荣光。
一句话:
别让“节日”变成“借日感伤”——八一,是该“真过”的节!
对此,您怎么看?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。
发布于:重庆市配资公司对个人损失大吗,配资实盘网上配资炒股,配资官网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